一枝独秀还是百花齐放

2018年被称为“公链元年”,数不清的项目都称要开发自己的“公链”。但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的区块链吗?

行业的两种方向

一枝独秀

市场只有一手可数的区块链能活下来,其它的公链项目都是伪命题。

我们需要一条底层足够强大的区块链,至于系统吞吐量、拓展性都交给 layer2 或者侧链去解决。

在这种观点里,layer N 返回给底层的只有一个状态,而不是所有的细节。底层需要做的只有足够强壮和去中心化的网络。

例如,在 ETH 的layer2上进行一笔交易:
1.小明转给小红1个ETH
2.小红转给小明0.5个ETH
3.小明又转给小红2个ETH
4.结束
此时,layer2返回给底层的结果是:小明给小红转了2.5个ETH。(省略了1.2时刻的状态,返回3时刻的状态)

以太坊的「状态通道」,「Plamsa」,「Truebit」,就是在做这个方向的尝试。
优点:这条链上的所有应用共享用户,达到网络最大效应,开发者也只需要熟悉一套开发标准就可以了。
缺点:本质上是一种脱离了底层的「链下交易」,如何保证这个过程的安全可信有待实践。

百花齐放

区块链之所以无法落地,就是因为当前的区块链无法解决商业痛点

我们需要垂直领域的区块链,食品链,出行链,金融链…,每一条链的用处不同,针对的群体也不同。

这种观点短期不需要考虑区块链的拓展性:当目前的区块链无法解决痛点时,就“再造”一条区块链。至于这些不同的区块链链之间,则是通过一种特殊的链:「跨链」来协调。

              不同的 ZONE 通过 HUB 来链接

COSMOS、POLKADOT、WANCHAIN…就是做这个方向的跨链项目。

优点:绕开了拓展性问题,满足了资本逐利的需求。

缺点:用户体验感不好,考验跨链技术。

在这个尚属于早期的行业,你更看好哪一个方向?

参考资料:理解以太坊的第2层扩展解决方案

2赞

看好单链分层